发展品牌壮产业初心不改诚为农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神州大地是奋斗者的舞台。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即日起,本报开设《爱国情奋斗者》专栏,聚焦为祖国建设发展矢志奋斗、作出贡献的典型人物,尤其是在“三农”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以及在平凡岗位上不懈奋斗的普通人,多视角、多形式讲述奋斗故事,弘扬爱国情怀、艰苦奋斗的精神。敬请关注。
从农村来,到农村去。2018年3月,年过半百的辽宁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处长刘廷喜,响应辽宁省委和农业厅党组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选派工作,来到辽西北的省重点贫困县阜蒙县化石戈镇担任镇党委第一副书记。
“我在农村出生长大,上的是农业学校,学的是农业专业,工作后又一直在农口工作,在多个处室工作过,特别是任综合处处长期间连续8年组织起草辽宁省一号文件,了解‘三农’情况,懂得农村政策和农业项目。单位对口帮扶阜蒙县,我在计划处时负责具体协调工作,对阜蒙县扶贫工作较为熟悉。我想要发挥我的专长,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具体事情,来改变这个地区的贫困面貌。”老骥伏枥志在农,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刘廷喜再次下乡支农。
振兴乡村再出发
这已不是刘廷喜第一次下乡,早在1993年他就参加当年的“三辽”工作队,留下妻子在家哺养刚两岁的孩子,只身一人到比较艰苦的喀左县大营子乡蹲点一年。乘坐长途汽车需要七八个小时才能到喀左县,路况也不好很是颠簸,来回很不方便。
“那时住大炕,自己不会烧炕,倒烟呛得直流眼泪。”刘廷喜向记者讲述过去的下乡经历。毕竟在农村长大,他很快适应下乡的工作,期间写了许多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比如《给钱给物不如给政策》还在当年的省报上刊登过。调研中他了解到农民买得起拖拉机却用不起,向上反映农民负担重的问题,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2001年夏季的一天,他正在云南省考察农民教育,得知选派干部援藏的消息,满怀报国热情,他当即写出申请书,“我自愿申请加入援藏工作队,为西藏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一去就是三年,成为省农业厅援藏第一人。
“孩子正在上小学需要我的照顾,但是考虑到单位派人的实际情况,我毅然要去。在学校上学时就入了党,并被评为辽宁省优秀学生干部。
我也应该听从党的召唤、祖国的呼唤,不负国家对我的培养。”克服高原气候的不适,他到西藏后担任那曲地区畜牧局副局长,正好利用他的专业优势,为那曲的畜牧发展事业尽心尽职。
援藏三年,他留下了为藏族培养人才的一段佳话,时至今日当年的藏族学生对他还念念不忘。他深入牧区发现,那曲地区畜牧业发展最缺少的是专业技术人才,在他的积极努力下,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决定把为那曲地区培养畜牧业人才纳入对口援藏项目并由他负责落实。他从牧区选来34名学生,送到当时的铁岭农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学习,经过三年的精心培养,这批学生回藏后都被安排到牧区工作,目前已成为专业技术骨干,还有十多人走上县级领导岗位,成为建设西藏的中坚力量。
如今,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他又一次听从党的呼唤下乡工作,“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赶上改革开放上了学,毕业后国家包分配进了省城工作,省委决定支援‘三辽’我参加了‘三辽’工作队,中央决定全国支援西藏我积极报名进藏工作,如今中央决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义无反顾投身其中。”
科技示范做引领
去年刚到化石戈镇时冰雪还未消融,乡镇不具备居住条件,只能用办公室兼做宿舍,房间并不暖和,与省城的条件不可比拟。“比起当年我在喀左县蹲点时条件已经很好了,下乡只能骑自行车,现在还能自己开车。”刘廷喜到化石戈镇后第一件事就是进村入户,迫切了解第一手情况,尽快熟悉化石戈镇的自然环境、组织建设、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等各方面情况。
他认为,目前农村最缺少的是新的发展思路和新的发展理念,因此,他先着手组织有关专家开展论证确定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他懂得,农民最需要的是新技术、新品种、新业态和新模式,因此,他决定先做给农民看。
利用熟悉农业科技的优势,刘廷喜在化石戈村建立了占地50亩的科技园,从省农科院引进密植玉米、酒高粱、高油花生、食用葵、红小豆、绿豆等新品种15个。同时联系到两名指导专家,并争取了5万元实验经费。
为了节省经费,他自己驾车把这些种子从沈阳拉回化石戈镇,后备箱、座位上都装满了各种种子,从早忙到晚连午饭都没顾上吃,送到化石戈村后还帮着卸车。
“园里的作物长得可好了,附近的村民参观后都赞不绝口,都想跟着学并纷纷抢购种子。”化石戈镇化石戈村主任马云龙告诉记者,“今年村里准备种500亩高油花生及果树、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并继续建设科技示范园。目前,刘书记已经从省城帮我们拉来了种子、请来了专家、争取来了项目。”
化石戈村还要启动乡村旅游项目,刘廷喜帮助村里成立了乡村旅游合作社,制订了化石戈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方案,争取了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村建设项目。化石戈村将以乡村旅游为主导,将自然风光欣赏与农业采摘、农村民俗文化体验结合起来,带动农家乐饭庄、民宿、特色农产品销售等产业融合发展。
发展品牌壮产业
“骆驼山上杂花草,化石戈的小米好。”这是千百年来流传在化石戈骆驼山一带的口头禅。化石戈小米有很好的口碑,如今也遇到品种、种植技术、质量提升等诸多发展难题。在刘廷喜到来后,化石戈小米用上了有机肥、生物杀虫灯、监控设备等现代农业科技,插上科技翅膀的化石戈小米越飞越远。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他首先想的是化石戈要发展什么产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请省农科院有关专家召开了论证会,确定了化石戈镇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是化石戈小米、南韩椒、寒富苹果和酒高粱产业。
刘廷喜制定了化石戈镇小米整体提升计划并组织实施,在骆驼山脚下建一块42亩的小米原产地,在台吉村建设谷子新品种选育基地500亩,并请辽宁省农科院风沙所专家现场指导,按照标准化种植规程开展小米生产。
他多次到化石戈谷子种植合作社帮着出谋划策,合作社理事长刘宏建告诉记者:“对合作社的发展,刘书记比我还上心,帮我们引进5个谷子新品种,联系省植保站给我们提供杀虫灯,协调邮储银行阜新分行给我们贷款。”
不久的将来,也许化石戈小米会成为国家农业重要文化遗产,将大力提升化石戈小米的品牌价值。他告诉记者:“针对化石戈小米的知名品牌,我从省里邀请相关专家来化石戈实地考察,挖掘化石戈小米种植的历史文化,帮助我们申报国家农业重要文化遗产。”
下乡一年,他的工作得到化石戈镇干部群众的一致称赞,得到县委、县政府的认可。阜蒙县委落实省委对选派干部的要求和部署,优先提拔使用优秀选派干部,3月20日阜蒙县委常委会决定推选他兼任阜蒙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有人说忙一年了该歇歇了,其实不然,眼下,急需做的工作还很多,要启动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万亩梯田与千亩大草原,把小米品牌做起来……”刘廷喜总觉得有许多干不完的事,走在振兴乡村的路上,他是越干越来劲。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