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声传媒网 -> 财经

国家级经开区迎利好提质增效引领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09日 08: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关键词:国家,利好,经济   阅读量:18963   
导读:中国经济网编者按:5月2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着力推进国家级经开区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提升对外合作水平、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打造改革开放新...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5月2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着力推进国家级经开区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提升对外合作水平、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并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开发建设主体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支持在有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开展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试点。

多位专家都认为,在技术创新方面,国家经开区应当承担起更大的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多项政策的放开,也将倒逼219家国家级经开区改革,推动经开区与国际接轨。提质增效后的国家级经开区也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受此消息影响,今日早盘,园区开发板块高开,空港股份、长春经开等午盘收于涨停。

国家级经开区迎利好 符合条件开发建设主体可上市

5月2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以激发对外经济活力为突破口,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推出了系列改革任务,包括拓展利用外资方式、推行容错审批、支持开展自贸试验区相关改革试点、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完善人才政策保障等。

《意见》提出,优化开发建设主体和运营主体管理机制。支持地方人民政府对有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开发建设主体进行资产重组、股权结构调整优化,引入民营资本和外国投资者,开发运营特色产业园等园区,并在准入、投融资、服务便利化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开发建设主体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数据显示,我国共有219家国家级经开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均占全国10%左右,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占20%左右,主要指标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国家级经开区创造GDP8.9万亿元,占全国GDP的11%,实际使用外资占所在设区市比重为15.6%,拥有1.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为13.8%。

“国家级经开区成立之初的定位就包括区域经济增长极、改革开放的试验区等。我国经济进入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以及应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都需要国家级经开区承担重要使命、发挥带头作用。”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对记者表示。

《意见》还提出,着力推进国家级经开区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提升对外合作水平、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在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方面,支持国家级经开区提高引资质量,重点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财务、采购、销售、物流、结算等功能性机构。支持区内企业开展上市、业务重组等。优化外商投资导向。对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国家级经开区内从事鼓励类项目且在完善产业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外商投资企业,可按规定予以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申请设立综合保税区。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建设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外贸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国家级经开区推进关税保证保险改革。

国家级经开区还将被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意见》提出,支持国家级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其在“放管服”改革方面走在前列,依法精简投资项目准入手续,简化审批程序,下放省市级经济管理审批权限,实施先建后验管理新模式。支持地方人民政府对有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开发建设主体进行资产重组、股权结构调整优化,引入民营资本和外国投资者,开发运营特色产业园等园区,并在准入、投融资、服务便利化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开发建设主体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支持开展自贸试验区相关改革试点。

促改革提质量 219家国家级经开区成主力军

在具体举措上,将优化营商环境,简化投资项目审批,推行容缺审批、告知承诺制等。对创业创新人员在户籍、子女入学、创业投资等方面给予便利。各地要赋予经开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在提升开放水平上,将支持经开区引入民营资本和外资开发运营特色产业园等,鼓励港澳地区及外国机构、企业、资本参与国际合作园区运营。支持设立综合保税区。支持在有条件的经开区开展资本项目收支便利化等试点。

在近日举行的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发言人高峰透露,下一步将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开展自贸试验区相关改革试点,将其打造成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的示范区。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自贸区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试验田,而219家国家级经开区是对外开放的主力军。目前,经开区配套措施比较完善,资金、基础设施、配套产业、人才较为集中,具备良好的发展资源和基础,提升开放水平将进一步倒逼改革,推动经开区与国际接轨。

“赋予经开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意味着在一定范围内给予地方制定地方性法律法规更大的空间。”白明说,在吸引更多民资和外资上,国家级经开区要将外商投资法落实到位,并结合本地区实际建立法治化管理平台;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破除开放中存在的“玻璃门”“弹簧门”;加强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吸引优良项目落地。

此外,在推动创新发展上,经开区将率先将国家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到位,加大政策先行先试力度。支持建设国家大科学试验装置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在促进产业升级上,国家重大产业项目优先在区内布局。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现代服务业优化升级行动。鼓励各类资本投资发展数字经济。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林致远表示,在实现技术创新方面,国家经开区应当承担起更大的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通过支持建设国家大科学试验装置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发挥更大的正外部效应。在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制度建设方面,国家经开区可以在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实施财税优惠政策、构筑良好营商环境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有望成未来我国经济增长新动力

首批国家级经开区成立于1984年。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目前全国共有219家,其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均占全国10%左右,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占20%左右,主要指标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不过,近几年来专门针对国家级经开区的政策并不多见。同时,各大开发区还有很大的新潜力有待释放。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指出,经开区称得上是我国“元老级”的园区,为国家改革开放探索出了许多经验,但是越到后期,政策含金量往往越打折扣。例如,近几年来陆续成立的自贸区的优惠政策和开放程度就比经开区要大。

“当前,国民经济强调提质增效,要从出口和投资拉动转向创新驱动和需求拉动。这一背景下,经开区的提质增效也被提上日程。”曹和平指出,《意见》的出台意味着经开区的二次成长和新一轮开放,这是对经开区在制度上进行补偿。

《意见》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申请设立综合保税区。充分运用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等,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建设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外贸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国家级经开区推进关税保证保险改革。

“配套建设保税区,给经开区更大的政策空间,能够让它跟自贸区逼近。我们国家有的经开区规模很大,产值上千亿,但是制度配套没有跟上,这次经开区重新‘披挂上阵’,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曹和平表示。

商务部数据显示,江苏和浙江有着全国最多的经开区数量,分别为26个和21个。位于亦庄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唯一一家国家级经开区。今年1-4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194.8亿元,同比增长16.9%。过去一年,开发区的工业总产值对北京全市产值的增长贡献率超过50%。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全文结束~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