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加剧影院业加速引入“外援”
单个银幕产出持续下滑、票房9年来首次负增长,众多利空消息下,影院产业极度渴望政策扶持。
近日,国家发改委宣布,7月30日起,外资进入船舶代理、城市燃气、电影院、演出经纪机构、增值电信、油气勘探开发等限制将进一步放宽或取消。
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向第一财经表示:“外资加速进入中国影院市场,会推动中国院线行业整合,是件好事。”
影院寒冬加剧
去年以来,一大批影院关停,不少院线公司谋求被收购,影院产业正在经历一次漫长的寒冬。
拓普电影智库数据显示,仅去年前10个月里,确认倒闭或停业整改的影院已接近300家,其中不乏此前的院线巨头公司,如星美控股。今年以来,星美控股旗下多地的影院接连关闭,原因多是债台高筑,经营状况不佳。星美的关门潮,也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
猫眼数据显示,电影荧幕数突破6万块,单银幕票房产出继续下降,影院经济效益面临瓶颈,影投市场集中度下降;新增影院和关闭影院数据较往年都有增长,影院迭代速度加快,市场淘汰加速。去年12月6日,星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00198.HK)发布公告称,截至11月份,集团总共欠下的员工薪酬、物业租金和影片供应商版权费等合计4.79亿港元,此外贷款未偿还本金额及应计利息分别为约34.86亿港元及2.89亿港元。星美控股还公告称,截至去年11月30日,星美旗下约320家影院,其中约140家暂停营业。
据艺恩数据统计,2018年有2578 家(占全部影院的33.13%) 票房低于平均的租金成本,营业压力较大。2017 年退出市场的影院数量上升至 245 家,相对于2016年倒逼影院数量增加了131%。仅 2018 年上半年,退出市场的影院数量就达到167家。
票房的持续下滑也进一步加剧了寒冬。去年以来,电影产业并不好过,而票房的低迷也在提醒着产业寒冬仍在。根据国家电影专资办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全年总票房为311.7亿元(去年同期为320.35亿元,同比减少2.7%);总人次为8.08亿(去年同期为9.01亿,同比减少10.3%);国产影片票房为157.54亿元(去年同期为189.67亿元,同比减少16.94%),国产影片份额为50.54%(去年同期为59.21%)。这是中国电影票房9年高速增长后首次出现负增长,更令人担忧的是,观影人次下滑了近1亿人!
在这种情况下,博纳影业总裁于冬表示:“去年票房609亿元,平均到每一天就是1.68亿元,而今年迄今为止,有40多天每天平均票房大约三、四千万,足见市场很冷淡。去年电影观影人次为17.3亿,今年仅前五个月就同比减少了1亿人次,要维持票房继续增长可谓困难重重,需要我们所有电影人加倍努力产出大批优秀影片。同时,也需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引入“外援”
发改委此次放开外资进入影院产业,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是否会进一步加大行业竞争压力,不过,整体来看,对影院产业长期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
灼识咨询执行董事赵晓马向第一财经表示,外资进入电影院、演出机构限制的进一步放宽将从一定程度上推进电影院及演出产业的改建升级工作,更大程度地扩大行业内企业的融资渠道,可为产业内硬件和软件的升级及扩展提供新的活力。除融资方面外,外资对影院和演出产业的注入也可以使国内行业接触到更多相关的海外管理理念和规范,进一步提升作品产出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外资在一定程度也将使国内受众接触到更多引进的海外优秀作品,使国内观众拥有更多的观影选择,以应对日益多样的观影取向。虽然如此,外资的引进无可避免地将在一定程度加剧国内相关产业的竞争,给目前的国内创作及运营环境以压力。
院线从业人士也表达出乐观情绪,有多年院线高管经历的徐勋兵向记者表示,目前影院行业已经进入了洗牌整合期,外资进入电影院进一步放宽的消息,会加速优胜劣汰,倒逼影院的差异化经营管理。从行业来说,能推动行业整体发展,但是对于单体影院而言,外资带进来的除了资金还有海外影院管理的经验等,长期以来,非票房收入一直是国内影院低于海外影城收入的大短板,外资进入对国内院线非票房收入的增加将起到巨大推动。
陈少峰也表示,院线多年的快速发展主要靠的是票房的高速增长,目前来看,票房已经很难有大增长了,因此需要靠产业内部加速增长来推动行业继续发展,引入外资有助于行业内部整合。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