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落月轨迹重现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5日讯(记者沈慧)时隔八个月,嫦娥四号落月轨迹得以重现。
今天凌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发布我国月球探测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春来领导的科研团队利用嫦娥四号数据精确定位了嫦娥四号(CE-4)的着陆位置,并再现了嫦娥四号的落月过程。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月球表面软着陆的动力下降是一个时间短、速度变化快的过程, 难以依靠地面实时控制,通常只能采用探测器自身携带的敏感器自主实现测控。李春来介绍,为了掌握探测器自主控制的效果,建立任务规划和科学探测的位置基准,重构探测器动力下降段轨迹和精确确定着陆点位置具有重要的工程和科学意义,一直是行星探测中关注的焦点之一。
2019年以前,人类在60年来的月球探测历程中成功实施了20次月面软着陆,全部位于朝向地球的月球正面。探测器下降轨迹和着陆点位置可以通过地面设备进行测量。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冯·卡门撞击坑内成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然而,由于月球的遮挡,地面设备无法进行跟踪实现对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器的直接或间接无线电测量,利用中继星回传地面的遥测参数(包括探测器高度,加速度和姿态等信息)又非常有限,精确重构探测器下降轨迹和着陆点精确定位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那么,如何重现嫦娥四号落月轨迹?李春来团队给出的答案是:利用基于影像的定位技术,对月球背面着陆点进行精确定位。李春来团队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研究,利用中国自主研制的嫦娥二号(CE-2)高分辨率地形数据,结合嫦娥四号下降过程和月面探测期间获得的多源影像数据,在三维空间中绘制了探测器的下降轨迹,精细重构了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粗避障和精避障等自主导航降落过程,实现了探测器的精准定位,位置精度可以达到1m左右。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