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库存高企车市寒冬持续
迈过“金九银十”,国内车市仍未迎来真正回暖。11月4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获悉,10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2.4%,环比上升3.8%,处于警戒线之上。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最后两个月终端销量能否回暖,经销商都将面对严峻盈利压力。
-经销商高库存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2019年10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2.4%,库存预警指数警戒线为50%,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警戒线之上。
从分指数情况看,10月库存指数为62.3%,环比上升1.8%;从业人员指数为45%,环比上升2.2%,市场需求指数、平均日销量指数、经营状况指数环比下降。从区域指数情况看,10月南区指数为65.3%,高于其他区域。分品牌类型指数看,10月进口和豪华品牌指数、合资品牌指数环比上升,自主品牌指数环比下降。
库存高企背后是终端销量的低迷。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数据显示,10月1日-27日,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同比下降15%,走势持续恶化。分周看,10月第一周,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同比下降13%;第二周零售销量同比下降12%;第三周零售销量同比下降19%。
针对销量低迷的原因,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分析称,9月各地车展及季度末经销商冲量等营销活动透支了一部分市场需求;“十一”黄金周期间消费者外出游玩,经销商集客量有所下滑;北方地区进入农忙时节,农村消费者到店量下降。因此,10月车市压力较大,竞争环境进一步恶化。
-以价换量失灵
在“金九银十”传统旺季失色的背景下,11月和12月成为汽车经销商的最后机会。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表示,临近年底,厂家和经销商为完成全年任务将加大促销力度,再加上11月一些地区将举办大型车展,预计11月销量将略好于10月。
事实上,对于陷入车市销量低迷期的经销商来说,“以价换量”已成为一种常用手段。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一项调查显示,2019年上半年国内主流品牌平均折扣率在10%以上,57.3%的经销商反映其代理的主要产品市场价格低于厂家批发价格。
价格手段立竿见影。今年6月,随着部分地区即将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标准,经销商开始对国五排放标准车型进行降价促销,部分品牌甚至出现“买一送一”的优惠。在高折扣刺激下,6月乘用车市场罕见实现单月正增长。
不过,虽然降价有助于拉抬销量,但也增加了成本负担和盈利难度。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有53.5%的经销商经营亏损;2019年上半年,亏损面进一步扩大,盈利经销商占比仅为29%。今年上半年,1.53万家“汽车销售服务”公司涉及法人、股东变更,超过500家“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关闭、注销,经销商4S店总数从2017年的峰值大幅下降14.8%。
-上下游博弈升温
事实上,不仅是经销商面临销量和盈利压力,车企的日子也不好过。在国内13家乘用车A股上市公司中,7家车企前三季度出现亏损,2家净利下滑,仅4家车企实现利润增长。其中,长安汽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6亿元,上汽集团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24.86%,海马汽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1亿元。
为缓解业绩压力,部分车企仍未放松向经销商的压库力度。近期,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在一份报告中称,60%的经销商反映厂商存在强行压库的行为,全年超过70%的经销商库存系数超过1.5的警戒线,有6.71%的经销商库存系数在3以上,有的甚至超过4。为拿到返利,经销商还必须接受主机厂不合情理的考核。
在此背景下,下游经销商和上游车企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今年以来,观致汽车、力帆汽车、东风日产等品牌经销商都曾向主机厂提出减负建议。
“为保障自身业绩,厂家想方设法把压力传导到我们身上,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求生。”某主流合资品牌经销商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现在市场不景气,尽管厂家提供一些鼓励政策,但由于今年销量目标没有下调,所以经销商压力并没有减轻。
近期,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发布《致乘用车生产企业的倡议书》,呼吁经销商与车企正视矛盾,共同变革汽车流通行业的商业模式。
“价格倒挂和商务捆绑是导致汽车经销服务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的主要原因。”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负责人表示,“我们从经销商角度提出,修正商业模式可以从以销定产、确定合理的进销差、不再利用纵向垄断变相捆绑经销商入手。同时,我们也期待主机厂拿出更具智慧的方案,携手推动商业模式的优化”。
“市场情况带来的压力需要经销商与车企一起配合承担。”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崔东树表示,“以销定产”的根基是市场预测销量,并非往日实现的销量,车企应该更好地把握市场走向,经销商也应该做好“平缓市场颠簸”的角色,从而实现一种动态平衡。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