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定增神话恐难再续
曾经,因折价和资产优化存在的套利空间,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号称“不败神话”,定增基金也因此异军突起,参与资金呈几何级数增长,够不上门槛的资金甚至想拼单“挤车”。但随着市场下行和规则收紧,近两年定增市场开始沉寂,不少上市公司股票在解禁时较定增发行价跌去30%,甚至50%以上,参与定增的资金被深度套牢,账面亏损严重,参与机构频频退出定增市场。定增项目从此前人人追捧的香饽饽而变成烫手山芋。
11月8日,监管部门就修改《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等再融资规则公开征求意见,精简发行条件,优化非公开制度安排,适当延长批文有效期,定增市场活跃度有望提升,对参与资金的吸引力也有望增加。
从征求意见稿来看,调整设定更大的定价、锁价空间和更短的锁定期,将增加参与定增机构和资金的腾挪和收益空间。首先,调整非公开发行股票定价和锁定机制,发行价格不得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8折,锁价政策也从9折调低为8折,提高参与资金的可投资空间和安全垫;对于战略投资者,定价基准日可选择三个时间点: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或者发行期首日,定价选择更多,折价空间更大。其次,将锁定期由36个月和12个月分别缩短至18个月和6个月,且不适用减持规则的相关限制。调整后的规则将大幅缩短退出时间,参与定增的资管产品期限缩短,腾挪空间大幅增加,将吸引各类资金参与,激发定增市场生机。
不过,调整后的规则更加市场化,将进一步考验参与定增机构的投研和风控能力。此次规则调整对备受争议的“兜底定增”说不,明确“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主要股东不得向发行对象做出保底保收益或变相保底保收益承诺,且不得直接或间接向发行对象提供财务资助或者补偿”。一方面,上市公司要以真正的优质资产来吸引资金参与,只想“圈钱”将应者寥寥;另一方面,机构在参与定增之前要深思熟虑,尤其要提升投研和风控能力,提高对定增项目的判断能力,去伪存真,避开陷阱。因此,类固收资金在大股东的一纸“兜底协议”之下蜂拥而入、没有项目判断能力的参与资金哄抢定增项目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定增不败神话恐难再续。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