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公募基金和他的巡礼之年
(记者 张明江) 在很多年后,公募基金的从业者都不会忘记2019年12月某天午后那些加持在他们身上的荣光,就像他们不会忘记2018年12月某天午后内心深处那些无法漠视的哀伤。
2018年12月下旬,上证指数一度跌破2500点,基金缺乏赚钱效应呈现整体亏损严重状态。彼时一位华南地区的基金经理在路演时曾断言A股整体估值已经处于历史最低位,已经没有下跌空间。但他也不会想到,仅仅11个月,市面上有四只混合型基金当年净值涨幅已然翻番,数百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净值涨幅超50%。
但遗憾的是,直至2019年11月中旬,才能在街边、地铁里、火锅店隔壁桌听到“快买那只基金”的讨论声。
穷则思变
2016年至2018年对于公募基金行业来讲是异常艰难的三年,时至今日,上证指数依然未回到2016年初3500点的水平。尤其是在基金行业迎来20岁“生日”的2018年,上证指数一度跌破2500点,公募基金生存环境之艰难接近“临界点”。
2015年股市巨震后,权益类基金规模、份额遭遇严峻考验,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份额一直处于持续缩水的窘境无法脱身。在2018年一季度,股票型基金份额降至6000亿份以下,混合型基金降至1.5万亿份以下。股票型基金份额占比一度降至5%以下,混合型基金份额占比从2017年初的19%降至2018年二季度时最低的12%。
迫于生存压力的公募基金自2016年起开始持续对接机构委外资金,市面上定期开放式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大行其道,公募基金总份额屡创新高,超过13万亿份。但随之而来的机构资金辗转腾挪频繁造成基金净值异常暴涨暴跌,份额不足0.5亿份的“迷你基金”集中爆发,基金清盘数量持续增加,包括监管机构在内,多方声音开始批评公募基金“舍本求末”。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曾直言当前短期功利主义是制约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当前公募基金出现结构性失衡,遭遇发展困境,公募的唯一出路在于供给侧改革,重回作为专业资管机构的“主航道”,行业应正本清源,投研能力才是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但与许知远曾经在节目中与嘉宾争论的“活得精致”的问题相似,绝大多数普通人依然在为最基本的“吃穿住行”问题而拼搏时,“精致”只是一个人人都向往但无暇顾及的美好“愿景”。同理,在盈利生死线附近挣扎的众多中小基金公司选择依赖机构委外资金也实属无奈。
不过,公募基金行业从来不会缺乏坚守价值投资领域的“完美主义者”,这些人或许在某个时期很“自卑”,但他们顽强甚至顽固得坚守着他们的投资理念。而过去数年的“潦倒”其实也为公募基金行业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自身的机会,并且绝大多数基金公司都在对投资理念和投研体系进行重新矫正和确认,公募基金行业的投研团队都在持续学习,建设自己的能力圈,并守护她。
过去20年来,强大的投研体系、完备的人才储备体系一直公募基金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少传统基金公司和新秀基金公司过去数年间都在致力重新确立公司的竞争优势。
众多公募基金正在对投研体系进行重新审视。一家新锐基金公司正在从三方面搭建适合自身的投研体系。他们认为,这个体系由一个长期有生命力的价值策略体系、优秀的投研团队和科学的投研组织、良好的投研文化和氛围及相对充分的激励机制共同组成。
此外,多年来不少基金公司还对内部投研团队进行了重构。不少公司开始对优秀的投研人才和基金经理“减负”,不仅将这类人从并不擅长的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而且对投资总监和投研总监等职务进行了细分,让优秀的基金经理能够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
而近几年来,公募基金行业内部变革也正围绕着“细分”进行。首先,绝多大多数基金公司均对公司旗下产品线进行了更加明确的细分,近几年随着混合型FOF占领封面,不少公司成立了资产配置部门,脱离了传统的权益投资部、固定收益投资部。而且,随着基金产品类型持续丰富和被动投资的持续兴起,不少基金公司还对权益投资部进行再细分。
第二,基金公司还对投资策略进行了细分,比如在选股层面,有新锐基金公司对选股策略进行了个股选择、资产配置、风险管理等多层次的底层设计,并对研究团队进行了更加明确的划分。
第三,不同体量、风格的基金公司根据自身定位和特点设计不同的产品策略,随着ETF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最近很火的β、smart β以及smart β+α的产品策略被持续讨论,公募基金希望“资产配置+指数产品”策略能够为投资人带来长期价值。
除此之外,经过了多轮“牛熊”的考验,国内公募基金行业内部也对“价值投资”进行了重新定义。在2015年之前,很多人往往将“价值投资”粗浅地与坚持投资“成长”划上等号,而今“估值+好标的”成为重新定义价值投资的标准。近几年追求“低估值+好标的”策略的部分基金经理备受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的喜爱,更小的波动、更小的回撤幅度为不少理性投资者所喜爱,但在结构性行情和普涨行情中此类基金经理管理产品的收益不是很高。另一部分追求“合理估值+好标的”的基金经理同样为市场所喜爱,相比第一类人,第二类基金经理能更好的把握市场机会,在回撤合理的情况下能够最大限度做高超额收益。
以今年大热的“核心资产”为例,第一类基金经理不会盲目追求“核心资产”,在他们看来,核心资产提法本身具有一定的误导性,对于不同风格的投资者来说真正的核心资产并不相同,注重绝对收益,重视本金安全被这类基金经理放在了最高位置;而第二类基金经理则不会过度痴迷于低估值,在做好风险控制之后,他们更着重考量风险收益比,加强组合风险的控制,他们通过最有效率且确定性高的研究方式,依据基本面的变化和估值的合理范围做个股性调整与风险控制,以此提高组合收益率。
但这正是公募基金最大的魅力所在,两类不同的人群各自收获了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认同。殊途同归,为投资者带来更加稳健的回报是他们的共同追求。
以上两类基金经理是大浪淘沙后发光的“真金”,而过去数年间,公募基金行业已经淘汰很多过度激进风格的基金经理。一位业内人士近日讲了一个真实案例,同一家基金公司A基金经理和B基金经理分别管理着两只基金,A基金经理坚定看好新兴产业且风格十分激进,其在2014年和2015年时把握住了股市大涨的机会,净值跳涨。而B基金经理投资风格谨慎,在股市暴涨的2015年上半年超额收益依然不明显,业绩排名不佳,业绩大幅落后于A基金经理。B基金经理当时压力很大,但好在这家基金公司很宽容,B基金经理将其投资风格坚持了下来。而在2016年后,两只基金净值开始出现“死亡交叉”,B基金经理追求确定性收益的谨慎投资风格开始发威,至2019年其超额收益十分可观,而A基金经理缩管产品回吐了整个2015年上半年的涨幅后业绩则在此后数年间一蹶不振。这位业内人士慨叹,眼看A起高楼,眼看A宴宾客,眼看A楼倒掉,现在A基金经理已经离开了这个行业,而B基金经理已经成长为真正的“明星基金经理”。
2019——神采奕奕的公募基金开启巡礼之年
众多基金经理2018年12月时一致认为A股已经没有了继续下跌的空间,他们是对的,但他们也绝不会想到2019年他们将如此幸福。
从今年的第二个交易日开始,A股开始了又一波小牛市,早在12月末已有预判的部分基金公司已开始加仓布局,不少基金公司随后加仓并且充分享受到了今年前四个月的股市上涨红利,绝大多数权益类基金一季度盈利颇丰。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权益类基金平均涨幅超20%,其中有9只基金一季度收益率超过50%。另据数据显示,公募基金一季度整体盈利超6000亿元,其中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分别盈利2911.13亿元、2172.27亿元。受净值反弹和权益类新基金发行双重利好推动,一季度公募基金规模暴增8000多亿,非货基规模也一度站上6万亿元关口,创下2017年以来新高。
4月中下旬后的两周股市快速下跌,不少提前调仓的公募基金成功避险,二季度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分别亏损77.02亿元、239.85亿元,但长期来看,权益类基金上半年整体盈利依然近5000亿元。
4月份后股市开启结构性行情,农业、消费、医药、白酒、科技等核心板块接连发力,同时MSCI二次扩容带来投资机会、“核心资产”下半年开始强劲上涨为权益类净值第二次普涨提供了土壤。今年7月份科创板开始,权益类基金纷纷发布公告投资科创板,一波打新行情再给权益类基金业绩送上一记因涅斯塔式的神助攻,众多公募基金业绩再度起飞。
数据显示,截至12月12日,上证指数年初以来累计涨幅仅18%,而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涨幅已高达40.80%,混合型基金年初以来平均上涨27.82%,指数增强型基金平均上涨30.51%,ETF基金平均上涨23.52%,几类权益类基金平均涨幅大幅跑赢大盘。
另据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广发基金旗下三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和诺安基金旗下一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共4只基金今年以来净值已翻翻,普通股票型基金中有101只净值涨幅超50%,混合型基金中有369只年初以来净值涨幅超50%,另外,还有11只ETF基金年初以来净值涨幅超50%,2019年权益类整体涨幅是国内公募基金历史上第二高涨幅。
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上证指数今年也涨了百分之十几,但异常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个人投资者能够实现盈利的少之又少,今年真正成为公募基金的巡礼之年,基金在今年再度成为最受投资者喜欢的理财产品,没有之一。
市场总会奖励“水果味儿”的基金公司
网络上曾有调侃,说收到过最甜的赞美就是一句“世人皆苦,你是草莓味儿!”
同样,市场也会奖励“水果味儿”的基金公司。今年新基金发行规模创下新纪录,同时,不断出现的“爆款”权益类基金也是市场对长期坚守投资理念公司的奖励。
数据显示,截至12月12日,今年以来已有900只新基金成立,合计募规模高达1.21万亿元,平均首募规模高达13.44亿元,刷新近三年新高。此外,市场上还有114只基金在发,年内基金发行数量已超1000只,亦是近三年最高。
数据显示,今年新成立基金中,债券基金依然占去大半,占比超60%,但与往年相比,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和规模明显回暖,权益类爆款基金也频出不穷。
今年3月,由明星基金经理付鹏博掌舵的睿远成长价值混合成立,该曾单日吸引逾700亿元资金认购。此外,7月份科创板开市前夕,包括易方达科技创新混合在内多只科创主题基金也一度引爆市场,权益类产品火爆行情并未因四月份股市急跌而降温。
10月15日,兴全合泰混合发布了认购申请确认比例结果的公告,公告显示,该基金首日认购规模已超过发售公告规定的60亿元募集上限,将如约启动配售,最终该基金的有效认购申请确认比例为12.12%,据此测算,该基金在10月14日的单日募集金额达到494.99亿元,这也是兴全基金近两年爆出的第二只“爆款”基金产品。
11月5日成立的汇添富稳健增长混合首募规模为130.87亿元,是年内首募规模较大的混合型基金之一。而下半年以来,市面上首募规模在20亿元以上的权益类基金超10只,这在过去几年新发市场中极为少见。
有业内人士表示,“爆款”基金这一现象级基金产品的诞生,离不开基金公司、渠道、市场环境的共同作用。但市场尤其是机构资金更加青睐追求业绩长期和能够长期坚守自身投资理念的基金公司。而从另外一个层面讲,市场已经奖励了“水果味儿”的基金公司,同时也激励着其他基金公司能够重视投研体系的建设、追求长期收益,并不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为投资者带来更加稳健的回报。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