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声传媒网 -> 财经

保就业要关注“弱势群体”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30日 13:13   来源:东方网   关键词:就业   阅读量:12099   
导读:保就业成了中国眼下最为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在很大程度上甚至超过了经济增长率。各行业的就业情况如何,由于缺乏系统数据,市场对于未来政策的考量也莫衷一是。到目前为止,使用最为久远的就业数据是城镇登记失业率,这一指标一向以稳定著称,因而从中很难得...

保就业成了中国眼下最为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在很大程度上甚至超过了经济增长率。各行业的就业情况如何,由于缺乏系统数据,市场对于未来政策的考量也莫衷一是。

到目前为止,使用最为久远的就业数据是城镇登记失业率,这一指标一向以稳定著称,因而从中很难得出太多的信息。近年来,中国开始逐步使用调查失业率来取代登记失业率,最新的城镇调查失业率的水平为6%左右,已经是近年来的最高点。

就业的另一个问题是“不充分就业”,即由于开工率不足或者实际效益较低,实际的工资收入远远低于正常水平,这种情况不能被称为失业,但对经济的实际影响却不可低估。

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由于失业保障较为充分,因此从领取失业保险的人数就可以大致判断出实际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同时,企业一旦遇到困难,裁员也会相对快速坚决,这让失业问题能够较早地反映出来。而中国的社保体系建设仍有待完善,企业裁员也往往受到较大的社会压力,这些都导致难以掌握劳动力市场的真实状况。

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市场对于劳动力市场的研究也开始关注更多的间接数据和大数据,比如招聘广告的数量以及搜索引擎中搜索“找工作”等词条的频次等。即使如此,我们也只能看到市场的部分面貌,甚至可能被这些数据误导。

正是因为这样的研究工作重要且不容易做,我们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判断劳动力市场。我们先从两组数据说起,第一组数据是人社部下属的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公布的全国职业供求分析,将求职人员与招聘岗位做一个对比,就可以得出求人倍率,一季度底,这个倍率在1.62,应该是有数据以来的最高值,大致表明1.62个求职者在争夺1个应聘岗位。就业招聘市场的状况对于毕业生来说十分重要,目前的就业岗位较少,找工作不易,大致符合大家的感受。

另一个数据是农民工数量,2月底中国的外出劳动力为1.23亿人,与正常水平1.7亿~1.8亿的水平相比,存在大约5000万人的差距。外出务工群体一方面关系到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同时其社保覆盖率非常低,他们的就业问题也值得关注。

从这两个数据来说,就业市场中的“弱势群体”,面临着严峻的就业环境,从这个角度来说,就业市场的困难不能被低估。

接下来,我们从行业的角度看就业问题,从一季度GDP的状况来看,只有IT和金融行业取得了正增长,信息产业的发展符合市场趋势,金融行业则得到了政策扶持,因此这两个行业仍然有吸收就业的可能性。

第二产业等相关行业尽管在第一季度表现不佳,很多出现了两位数的负增长,但复工复产之后的整体表现仍然相对稳健,尽管其新增就业的吸纳能力有限,但除了部分与外贸高度相关的行业外,总体上的失业压力并不突出。

就业问题表现突出的,是就业人口众多的服务业,其中,国有比例很低的餐饮、旅游以及娱乐体育等受到的冲击不仅很大,同时也是长期的。与此同时,国有比例较高的医疗、教育以及科研等行业,就业还是有保障的。

但如何估算这些行业受到影响的就业人数呢?我们从数据库中找到了城镇非私营部门的分行业就业人数,加总后就业人数在2018年年底大约为1.33亿人,由于这一数据中缺失了银行和证券等行业的数据,但大致估算后,非私营部门的就业人口在1.75亿人左右。这与2019年底大约4.42亿的城镇就业人口相比相差较多,如果认为这其中超过2.5亿人全部在私营即民营部门工作,某种程度上符合大家认可的私营部门提供了绝大多数的城镇劳动就业的市场主流看法。

从行业分布来说,我们可以使用倒推法。举例来说,餐饮行业的非民营比例应该不会超过10%,甚至大概率不会超过5%,同时城镇非私营部门中在餐饮行业的就业人口大约为150万人,那么就意味着2000万~3000万人在私营餐饮行业就业。而笔者也找到了一些相关印证,中国烹饪协会在2017年的数据显示,餐饮行业的就业人数在3000万左右,这也表明这样的估算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如果将这样的估算再扩展到其他行业,我们大致可以估算出住宿业的私营就业人数大约在1500万人左右,电影电视以及文化体育等产业的私营就业人口应该超过1000万。这些受到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加上我们上述提到的外出务工人员和毕业生,总体来说,中国今年面临的就业问题十分严峻。

面临就业困难,政策该如何应对?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就业问题虽然突出,但也是一个动态的问题。比如大量的外出务工人员从事建筑相关行业,而大量的工地大规模开工要到4月之后,所以其就业困难问题在2月底最为突出,但到了二季度,如果仍然关注2月底的数据,就多少会显得刻舟求剑。另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是,疫情之后,有些行业会面临根本的结构性转型问题,因此在这些行业中与其仍然去关注“保就业”,不如考虑怎么“转就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更加具有可持续性的工作上面。

接下来的问题是,保就业和保增长应该如何平衡?简单而言,就是要找到能够具有带动效应的保增长领域,比如5G相关投资既可以带动基建,也可以带动相关的下游服务产业,这样的产业投资和新基建就值得鼓励。

但以人为本仍然是所有政策执行的核心,也就是说要保护就业市场中的“弱势群体”,我们上述提到的外出务工人员、大学毕业生以及受到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是值得额外政策扶持的。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一方面要在大中城市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也要考虑是否需要提高在当地就业的比例。毕业生群体则需要鼓励和支持其在新兴行业就业。而餐饮、住宿、体育娱乐等行业受到疫情影响大以及时间长的行业,则要考虑两手抓,一手要为行业减负,另一方面则要鼓励其向新的业态转型。

周浩

打开第一财经APP,阅读体验更佳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全文结束~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