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储能产业“放大招”:“国企+民企”组团下场,发力突破应用端
近日,广州突然“放大招”,要成立全国首家国企和民企混合所有制的储能集团。
广州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发出公告,联合多家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广州储能集团。这家有着超过20年能源行业背景的市属国资企业将拥有广州储能集团的实际控制权,负责集团整体运营管理。
与其一同出资的还有广州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广州工控”)、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鹏辉能源”)、广州智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智光电气”)。
国资下场储能产业并不少见,诸如常州、合肥乃至深圳等城市都以股权投资的形式布局了一批新能源企业。但国资拉上民企参与储能建设,还尚属新尝试。从出资方的背景来看,鹏辉能源和智光电气均是广州本地的储能龙头企业,此外广州储能集团也集合了产业和来自广州产投、广州工控的资本优势。
冠以“广州”名号,广州储能集团的成立,也昭示出广州作为一线城市布局储能的雄心壮志——发力应用端。
“走条不一样的路”
全国多地正在发力储能,但形成各有特点的产业形态。
江苏的常州基本形成了“发储送用研”的产业生态闭环,国内超70%的新能源细分领域链主企业均在当地设立制造基地和研发机构。
近年来后来居上的江西也借助上游原材料的优势,重点发展高能量比、高可靠性的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
广东同样瞄准了万亿新能源产业。今年6月,广东发布“最强用户侧储能支持政策”,意欲抢占新型储能产业制高点。
《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省内各城市在储能产业的定位分工。其中,广州将重点建设珠江口东岸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和储能控制产品及系统集成、先进装备制造集聚区。
从目前来看,广州的储能产业主要集中在中游的储能电池、储能系统集成以及下游的新型储能电站,聚集了因湃电池、巨湾技研、南网科技、南网能源、天赐材料、有道汽车等一批重点储能企业。
作为广州储能集团的实控单位,广州发展既拥有市属国资背景,其综合智慧能源服务的“老本行”也成为广州发展切入储能赛道的基础。官方信息显示,广州发展在全国拥有78个风力、光伏电站,截至今年2月底,公司新能源总装机规模约253万千瓦。
此外,广州储能集团还集结了智光电力、鹏辉能源两大广州本土的能源企业龙头。
前者,智光电气立足在电气控制与自动化领域跳入储能行业,其位于广州南沙区的1.5 GWh储能系统集成产线项目已试产。后者,鹏辉能源是最早入局储能的锂电公司之一。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数据统计,鹏辉能源在2022年度储能全球市场出货量排名中位列第五。
高工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胡锋认为,广州储能集团的优势在于“产品+资源”的整合。“储能产品目前做得好的基本都是民营企业,而在下游应用端,除了工商业储能和户储,最大的电力储能市场掌握资源的都是国企,这样的配置,能够让项目更好的落地。”胡锋说。
尽管储能项目火热发展,但成本与收益仍是储能项目绕不开的坎。
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在6月16日回答投资者问时透露,目前公司投产的电化学储能示范项目参照抽蓄电价机制,采用电网租赁模式运营,项目资本金内部收益率大约为5%。
2019年曾有项目评估报告显示,储能项目的平均财务回报在5%-7%之间,这使得用户侧储能项目依旧较难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
啃下储能应用的“硬骨头”
胡锋判断,应用端的推广将会是广州在储能产业的重要定位。按照他的判断,广州储能集团大概率将发力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和运营上。
“毕竟这部分的市场空间大,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户储这种偏C端的,且用户特别分散的市场,应该不会是重点。”胡锋说。
对于胡锋的判断,广州发展的公告也有所印证。广州发展表示,广州储能集团设立后可依托广州发展能源领域的业务基础和资源优势开拓储能业务,从满足用户需求、开发应用场景出发,从用户需求端带动储能中上游产业链发展,有利于公司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和业务链条。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储能应用可分为电网侧、电源侧和用户侧,但目前储能的商业模式仍需探讨。
在如今的新型电力系统1.0阶段,电网面临着市场机制建设的滞后阻碍了电力市场的高效有序运转的问题,当中最关键的是高效运转的电力现货市场和辅助市场尚未完善。
随着广东提出到2025年,广东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的目标,应用端在电力市场体制机制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成为储能产业突破成本、安全问题后的关键。
广东省能源局近日印发《广东省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积极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促进新型储能与大数据中心、5G基站、数字电网等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应用,支持各地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虚拟电厂等试点、示范。
以多地正在推进的源网荷储一体化为例,即是通过优化整合本地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以5G、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突破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探索构建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这也决定了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实现必须依靠行业内强有力的资源整合方。
2022年,广州发展已经小试牛刀,发挥广州市新能源产业链“链主”作用推动构建广州市国资系统新能源产业联盟,与广汽集团等共同推进超过100MW分布式光伏项目,建成中电荔新、南沙充电站等储能项目。今年,广州发展计划进一步投产8个储能项目。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技术实验室主任舒杰认为,储能的商业模式涉及多主体,比较难实操,目前虽然有不少示范项目,但进入产业化阶段仍有一定挑战。广州储能集团要从储能技术创新、制造业规模、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商业模式方面推动储能产业的发展。
目前,广州已建成应用端储能电站8个,并且加快向中游的制造补链。
例如,今年广州市储能制造端项目主要包括番禺区因湃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项目、黄埔区孚能科技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南沙区巨湾技研储能器件与系统总部基地等。
广州优势的软件服务产业也加速向能源产业靠拢。广州开发区鼓励企业开展面向新能源领域的关键信息技术产品开发和应用,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政策有效期内,每年遴选不超过10个先进计算、工业软件、智能集成、智慧运维系统等产品,单个产品每年最高给予20万元扶持。
今年3月,广州市发展改革委牵头成立广州市氢能和综合智慧能源产业发展联合会,将推动广州综合能源产业强链、补链。针对综合能源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聚焦天然气多能联供系统关键设备、光伏发电设备、智能电网、供冷系统核心设备等,进一步强链、补链,加大产业链头部企业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广州市综合智慧能源产业规模化,形成产业集群和生态圈。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