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能源汽车业开足“智引擎”“竞”“智”“新”重塑产业新生态
在中国汽车发展史上,2024年有太多高光时刻值得被铭记:7月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次突破50%大关,提前实现了国家既定目标;11月14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年度1000万辆,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量达到1000万辆的国家;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两新”政策强力推动下,我国乘用车产销11月份首次突破了300万辆,全年汽车产销有望冲击3100万辆……
一系列耀眼成绩背后,“竞”“智”“新”三大高频词贯穿汽车行业全年发展。面对2025年,在竞争发展与结构调整并重的新格局下,如何在健康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通过飞行汽车、固态电池、智能驾驶等领域的培育,为汽车产业找到新路径,成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心。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推动发展。在今年的多个重磅会议中,重点提及“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等,这对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也为进一步刺激汽车行业消费传递了鲜明信号。
竞:行业洗牌加速
贯穿全年的“价格战”、花样翻新的营销手段、加速迭代的新车型……2024年汽车市场竞争如火如荼。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前11个月,国内车市降价销售的车型数量高达195款,大幅超越了去年全年数据。在降价的同时,新能源汽车产品加速迭代,新车型从上市到升级或改款所用平均时间仅为1.3年,因厂家营销或产品政策变化导致的消费者权益下降或迁移,已成为汽车售后服务需要面对的主要矛盾。
硝烟弥漫的价格竞争,也摊薄了汽车行业的利润。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统计显示,2024年前10个月汽车行业利润为3758亿元,同比下降3.2%;汽车行业利润率为4.5%,相对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6.1%的平均水平,处于历史低位。
“汽车行业研发费用投入大,产品更新速度快,如果一家企业没有一定的利润支撑很难生存下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若没有利润的支撑,企业的研发创新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未来3年至5年,将是汽车企业优胜劣汰的关键窗口期。“我们现在特别担心,很多尾部企业能不能有现金流度过这几年激烈的市场竞争。”
车市的剧烈变化不断传导,对于市场规模和抗风险能力稍显不足的造车新势力来说,2024年可谓“冰火两重天”。一方面,从年初的高合汽车停产到年末的极越“闪崩”,就连马上要和“蔚小理”一同迎来造车新势力十周年的哪吒汽车也因现金链问题亮起了红灯。另一方面,鏖战至年底的部分新势力喜获资本青睐,成功获得新的资金注入。
12月25日,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94亿元B轮融资。此前一天,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本轮累计超100亿元的增资。而在12月17日,阿维塔亦宣布完成超110亿元的C轮融资,体现了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当前发展以及未来前景的认可与看好。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安聪慧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的市场竞争肯定会更加激烈,加上全球地缘政治等不确定性因素,一家高端汽车品牌年销量起码100万辆起步,才能够很好地应对未来全球市场的竞争。“新能源汽车产业正步入深度重塑期,接下来行业洗牌会加速,集中度将越来越高。市场可能迅速出现一批百万辆级别企业和品牌,呈现出强者恒强,分化加剧的局面。”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过去以新能源整车、电池市场增量为主的发展特征将改变,未来产业发展将以存量结构调整优化为主。
智:发力汽车智能化
在动力系统新能源化成为业界共识的同时,汽车业变革“下半场”——智能化赛道也悄然开启。近日,在“大军山·智能汽车科技大会”上,张永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汽车智能化在短短两年到三年内迅速发展,预计将很快超过电动化的发展速度。
工业和信息化部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L2级辅助驾驶及以上新车渗透率达55.7%,其中具备领航辅助驾驶功能的新车渗透率达到11%,预计全年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将超过1700万辆,渗透率超过60%,各家车企在智能化技术上加大投入,加快推动高阶智驾和大模型技术普及应用。
作为国内示范区创新发展的引领者,以北京亦庄为核心建设的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开发落地了一整套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监测解决方案,走出了一条自动驾驶商业化先行先试的探索之路。
北京车网车辆研究部负责人高景伯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有管理模式难以适应自动驾驶车辆管理需求,亟须引入技术手段来提升管理精细化程度,在保障自动驾驶测试验证与商业化探索安全有序开展的同时,赋能企业技术算法提升。
回顾2024年,一场新能源汽车的极速竞赛悄然拉开帷幕。在合肥、重庆、成都等城市,一座座超级工厂拔地而起,在不及0.05毫米的误差标准内,巨大的机械臂举起车门安装到位,100%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一分钟下线一台成车的速度逐渐将旧机械时代取代。智能化带来的能量传输到汽车制造业的各链条中,工厂里迸溅的火花倒映出智能新时代的强劲动能。
走进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重庆市渝北区前沿科技城的数智工厂,《证券日报》记者看到,强劲的“智”造之势推动着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新跃升。作为国内最大的整车制造工厂,其对7个车间54条线体、1222个工位,共计2524套设备进行建模,并全部纳入数字化虚拟工厂,与现实工厂并行。新质生产力在产业向新、向上突围中变得可观可感。
同样,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的数字化智能工厂中,四个橘红色的机械臂一把举起车门,不到3秒,四扇车门已经稳稳安装在车架上。在车身车间,886台机器人各司其职,在这个超级工厂里不停工作。一分钟下线一台整车的速度,让记者惊叹不已。
越来越多的超级智造工厂创造或采纳最前沿的技术,管理着复杂的大数据信息。“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加速前行的重要驱动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认为,近年来,自动驾驶、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汽车产业竞争的热点,是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具体体现,未来将成为汽车产业竞逐智能化下半场的有力支撑。
新:打造产业链新生态
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一个创新的载体,在发展中不断打破创新边界,让各个领域的优势资源聚集在汽车这个实体之中。
2024年以来,我国汽车业在智驾、座舱、底盘、电池等多个领域持续技术攻坚,不断实现突破,大模型等标志性技术密集应用在汽车产品上。电池方面,磷酸锰铁锂电池、46系大圆柱电池、混合固液电池等动力电池创新性技术进入兑现应用期。芯片方面,功率芯片、MCU、传感器芯片和存储芯片等领域基本实现自主生产。此外,国产车载操作系统竞相登场,争夺生态体系主导权,无不彰显出中国创新发展的强大动能和广阔前景。
在技术创新的同时,营销创新也成为2024年中国汽车鲜明的印记。随着众多造车新势力创始人由幕后走到台前,汽车营销进化到流量为王的新阶段。
“当诸多新晋车企掌门人将自己对汽车的理解、对趋势的研判以及流量注入汽车后,汽车在晋升为融汇各种先进技术载体的同时,也实现了传统营销模式的革新与超越。”中国乘用车产业联盟秘书长张秀阳表示,下一步,新势力车企应推动“流量”转化为“留量”,通过市场赋能,提升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和扩大消费群体,构建起更有活力、和谐共生的汽车生态体系。
2024年,汽车行业的协同创新,还体现在全产业链的资源整合上。科技企业的技术积累、新能源企业在能源存储转化领域的前沿探索,与汽车企业多年积淀的制造实力高度整合,聚变而成的工业能力无疑将使汽车业在一个全新的维度里崛起。
安徽合肥在“三电”、“三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轻量化材料领域完成布局,已形成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
在长三角“造车版图”中,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各扬所长紧密联动,形成了体现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征的“4小时产业圈”——一辆汽车所需配套零部件,4小时车程内可全部解决。
谈及下一阶段智能汽车产业链与创新型智能产业的聚合发展,张永伟认为,有智能汽车技术的企业很可能会带动低空的先进技术和更加智能的智能产业。“一个是低空技术,一个是具身或者人形机器人技术,这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溢出效应。因此‘升上去、立起来’将成为智能汽车产业聚合型的一个重要关联产业。”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