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声传媒网 -> 教育

一片丹心为职教,携手共进守初心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1日 10:44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   关键词:   阅读量:5574   
导读:在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有这样一个专业——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它于2010年成立,是对接天津市八大支柱产业之一——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小而新的专业,也是京津冀地区首个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的专业。 在这里,有这样一群致力于解决“卡脖子”问...

在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有这样一个专业——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它于2010年成立,是对接天津市八大支柱产业之一——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小而新的专业,也是京津冀地区首个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的专业。

在这里,有这样一群致力于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人——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教学团队。2019年,他们成为全国首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022年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他们聚焦新能源领域,以创新发展为内生动力,完善创新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德立教,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充分发挥教学示范、科研模范和服务典范,全方位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书写出生动的教育实践。

躬耕职业教育 点亮出彩人生

作为援藏教师,2022年,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教学团队成员皮琳琳老师来到西藏昌都职业技术学校,将“天津经验”“团队成果”毫无保留地带到西藏,将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像皮老师一样的团队成员还有许多,像星夜驰援津南抗疫的王春媚,半年没有回家只为指导学生参加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顺利拿下金牌的崔立鹏……他们始终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用实际行动回答在强国建设中教育何为的时代课题。

皮老师回忆,初入西藏时,她曾遇到了“水土不服”的难题。“生搬硬套不行,必须要适应当地的教学习惯,将现有办法进行改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经过一年的尝试,我找到了适用性更强的方式方法,最后达成育人目标。”皮琳琳说。

今年暑假,皮老师回津休整,和她一同来津的还有西藏的3位学生和2位教师。一方面,皮老师放心不下这几个备战大赛的孩子,要时刻督促孩子们按照大赛题库逐一训练,另一方面,为了迎接将在新疆进行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她自费为孩子们买衣物、生活用品、防暑用具

……在她心中,早已把藏地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而这也源自团队精神的传承。当初,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团队负责人李云梅也是这样亲力亲为,为团队每个成员所想,帮助很多有困难的学生……凡事带头冲、从不求回报的精神,影响了团队每一个人。

在职教的重点布局领域,团队“先试先行”,聚焦产业发展,服务能源转型,团队不断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推进“三教”改革。持续为“一体两翼”赋能。

育人方面,团队遵循职业教育教学及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构建“价值塑造—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素质养成—创新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五育”并举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我们希望实现团队成长和个人成长同向,让每个人持续实现自我提升。”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院长姚嵩说。

建设“双师型”师资 引航专业发展

“双师型”教师团队如何打造?

学院聚焦创新校企合作协同机制,以行业企业技术发展为引领,遴选5家企业高级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产学发展的“双师型”团队。

“通过调研分析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匹配度。制定‘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形成对接职业标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同时,我们还积极创建团队合作协作模式,联合全国数十家院校、企业推进国家级新能源类专业教学资源库升级改进项目。”姚嵩谈道,团队建设的4门课程分别获得全国轻工行指委、天津市等课程思政示范课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编写的《光伏应用技术》教材获批“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教材获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双师型”教师团队有何担当?据皮琳琳介绍,近年来,“双师型”师资队伍辐射半径持续变大。聚焦服务社会、服务社区、服务中小学,学院开始了一系列的活动。早在普职融通初始之时,学院就与耀华中学、环湖中学等学校开始了密切交流,每年坚持去服务当地中小学,开展科普活动。最近,学院又和海教园南开学校合作建设劳动教育基地,每个学期,安排老师进行拓展课程、劳动技术课程的教学。2018年以来,从新能源科普一直到双碳科普,服务广度和深度一直在升级。

伴随中国企业“走出去”,学院聚焦国际产能合作,在印度、埃及建立鲁班工坊3个。印度鲁班工坊于2017年启运揭牌,这也是在应用技术大学实施的首个项目,实现了教随产出、教产同行的首个鲁班工坊的落地。团队成员承担在印度和埃及建设鲁班工坊新能源专业的任务,输出光伏专业国际化标准、大赛装备和课程资源,培训外国教师、学生1000余人、境外企业员工615人,通过鲁班工坊建设,不仅提升了团队双语教学能力,也促进了中外人文交流和成果共享。

“学院坚持从‘双师、双能、双创、双语’四个维度,淬炼了一支德技双馨、锐意进取、国际视野、凝聚力强的高素质创新团队,全方位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李云梅说,团队成员都是天津市科技特派员,“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100%,通过技术转让,成果转化,技术服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携手产教融合共同体 共创职教美好未来

近日,在全国新能源与环保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大会上,作为本届共同体管委会主任,李云梅表示,共同体将以教育部最近发布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指南》为指导,进一步发挥各建设主体作用,推动产教全要素融合,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协同开展技术攻关,有组织开发教学资源,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为产教融合共同体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不让任何一个成员在泥潭里走”,正如李云梅的这句话一样,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要求,深化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并与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等兄弟院校一起,把团队建设经验成果进行提炼,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建设范式,持续做好建设工作和成果巩固,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充分发挥国家级创新团队示范引领作用。

作为共同体的发起单位,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光伏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创新团队作为国家首批建设的创新团队之一,4年来持续的建设和成果输出,成为了共同体的“核心枢纽”。从名师、大师、科技能手三个维度进行传帮带,坚持带一批高徒、出一批成果、引一个专业的原则,培养专业带头人5人、骨干教师10人。

围绕“双师、双能、双创、双语”四个维度,从团队组建、培养、评价、完善四大方面形成团队建设循环流程,通过研究反哺实践。以智慧平台为载体,描绘团队、教师个人画像,进行教师大数据挖掘,实现教师专业能力多元化、教育管理立体化。团队成员制定个人的个性化成长计划,发现问题找短板,挖掘潜能促发展,实现自身增值突破,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全面发展,实现了教师个人成长与团队建设同频共振。

“面向未来,团队将依托国家级新能源类专业教学资源库,面向西部院校、企业、农村、社区、中小学进行教学成果的推广,促进新能源资源共建共享;依托新能源与环保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行、企、校、研强强联合提升专业贡献度,助推经济发展;依托鲁班工坊建设,深化产能合作,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打造职业教育的国际化知名品牌。”李云梅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全文结束~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