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千年时空在酒都仁怀“约”一场中秋诗会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一轮明月,遥寄思乡之情;一杯老酒,饮尽千言万语。伴随着击鼓礼乐表演,9月28日,仁怀市2023仁怀红middot;高粱文化季之把酒问明月中秋诗词荟在仁怀酱香酒庄隆重拉开序幕。
这个中秋夜,仁怀人遵循古礼,以赤诚的文化情怀和精神信仰,通过肃雅庄重的仪典现场和引人入胜的诗词情景演绎,让在场来宾体验了一次跨越千年、沟通古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之旅。
活动分封藏仪式诗词演绎两大部分。诗词演绎分四个篇章进行。第一篇章飞天邀月:《酒舞吟月》《飞天邀月》《北山酒经》;第二篇章怀阳揽月:《盐过怀阳》《西桥太守》《风过仁怀带酒香》;第三篇章月照赤河:《盐登赤虺》《子尹先生》;第四篇章月醉流霞:《勾调九礼》《中秋诗荟》齐诵。
中秋循古礼
在这场深刻透露着东方礼仪之邦传统文化精髓与中国酒史精神融合发展的盛典中,让热爱酱酒、渴望了解酱酒文化的人可以从诗词中窍见酱香白酒的神奇魅力、文化底蕴。
精心打造的四大场景,使古老而厚重的酱酒文化,与现代化的舞台叙事语言交相辉映、相互融合。酱香白酒极致精深的酿造技艺,彪炳史册的酒史荣耀,生生不息的史脉、文脉、雅脉更是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充分彰显出酱酒的深厚文化底蕴。
顺天时而动,常怀敬畏之心;应节令而变,感恩天地馈赠。封藏仪式代表的不仅是酱酒人传承中华文明敬天、爱人的精神和情怀,更蕴含着酱香白酒对中华传统酒文化与酱香酒酿造技艺矢志不渝坚守的责任与担当。
封藏是对历史的致敬、对文化的继承、是对品质的自信、对生态的敬畏。封藏是文化的承载,也是技艺的呈现;是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传承与分享,也是格调与境界;既符合科学,又深谙哲理。何为中国白酒之美?如封藏般的生动传承实践已经给出了最佳答案。
让传统的更传统,让现代的更现代,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守恒,已经成为酱酒人匠心传承的哲学思想。在诗酒的浪漫里感恩着岁月回馈,在历史的回望里预见未来的荣光。
把酒问明月
诗人叶延滨曾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两个传承,一是农耕文明最杰出产物酒文化的传承,二是中华文化最优秀产物诗的传承。
数千年历史中,能与诗词文化相比的,唯有酒文化。
自古无数文人骚客都借酒留下许多千古佳作,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则是诗仙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以豪情壮志和酒兴美酒文化为主题,歌颂了自然、人生和酒。诗中豪气干云的笔调和奔放豪情的词句,深深打动着无数后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此开篇之句,宏大的气势和澎湃的情感令人心潮澎湃。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独饮美酒的场景,与明月和影子相伴,形成了美妙的画面。
据郭沫若统计,李白留存下来的诗文大概有1500首,其中直接写到酒的大概是占到了16%;杜甫留下来的文和诗有1400篇,其中有20%里头就有酒字。
诗仙李白将进酒,承载着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底蕴,它不仅是中国酒文化的瑰宝,更是我们心灵的寄托。让我们陶醉在酱酒的世界里,用心去品味岁月的醇香,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
李白曾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时饮酒必作诗,酒后之作能名传千古的人也很多,除了李白,还有白居易,李清照,但说到爱酒且懂酒,则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苏东坡。
我们喜欢大文豪苏东坡,除了他于人世浮沉中的旷达心胸,也由于他很懂得享受生活,嗜美食创佳肴,更好饮。《东坡全集》提到酒字有924次,东坡词三百余首,有80首提到酒。酒乃扫愁帚、钓诗钩,东坡容易醉,诗文随处见:饮一盏而醉,醉中味与数君无异;夜饮东坡醉复醒,归来仿佛三更;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此欢能有几人知,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
苏东坡爱酒爱到痴的境界。使我有名全是酒,从他作病且忘忧,可以看出苏轼与酒的缘分之深,他对酒的喜爱之诚。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每当中秋佳节,我们常常会想起苏轼的《水调歌头middot;明月几时有》。明月当空,痛饮达旦,醉后恍惚,这首词不仅成为了苏轼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时至今日仍然被人们广泛传唱。
秋天,仁怀酱酒人用李白式的举杯邀月与苏轼式的把酒问天,邀您一起走进诗词里的中秋佳节mdash;mdash;
历久酒弥香
北宋大隐翁、酒人、医学博士朱肱的《北山酒经》编入了中国酒文化文献资料《酒典》里。朱肱做梦也不会想到,千年之后,一个世界闻名的美酒聚集地诞生,这个地方叫仁怀。汉代唐蒙饮枸酱而取夜郎,唐蒙所饮枸酱,就产自这里。到了他生活的年代,这里的酿酒业已十分发达,酒楼林立。仁怀置县,推动了夷汉交融、商贸流通。今天的茅台镇荣昌坝,当年叫石粉栅,是一个商贸聚集地。几百年后的清代,由于盐运兴起,酒业更是声名大震。
100多年前,酱香酒鼻祖茅台酒在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一举夺得金奖。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英国苏格兰威士忌并称世界三大蒸馏酒。今天,智掷酒瓶壮国威历史佳话还在被人传颂,而茅台历史文化还在继续书写辉煌。
每一种风格迥异的美酒背后,都刻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对酱香酒的品味,其实也是对神秘东方文化的追根溯源。
凝结于酱香白酒体内的那些悠久历史的密码,不止藏于浩如烟海的史籍中,也藏于赤水河畔这方散发着独特醇香的土地之中。都说茅台酒的发展起于秦汉,熟于唐宋,精于明清,尊于当代。事实上,茅台酒的发源时间比秦汉更早。
1994年4月,贵州考古研究所在仁怀市城郊结合部的东门河云仙洞发掘了认定为商周洞穴居室遗址一处。出土文物和标本40余件,多数为陶制酒器。遗址出土了贵州省历史上最早的商周时期的专用酒具mdash;mdash;夹砂陶大口樽,证明茅台镇所在的仁怀地区古代人类早在商周时期已有浓厚的酒文化。
考古工作者在茅台河下游发掘出土的专业酒具铺首衔环壶文物进一步说明,在赤水河流域的茅台河谷,当时已经有了规模性的酿酒生产能力。
到唐、宋时期,茅台出现了以粮食制曲和酿造谷物酒的工艺,开始酿造蒸馏酒。
其后,南宋朝廷在播州等地开展茶马贸易,石粉栅(今茅台一带)成为当时重要的通商口岸,贸易和酿酒业逐渐兴旺发达。
元、明之际,茅台一带出现了回沙工艺,正规酿酒作坊陆续兴建。曹丁的《茅台酒考》写道:至迟到明代,茅台酒的回沙工艺已形成。
在近期发现的茅台村《邬氏族谱》扉页所绘家庭住址地形图标注中可以看到,早在1784年,茅台邬氏住居邻近已经出现了一个叫偈盛酒号的烧房,这是茅台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切记载的酿酒作坊。
在清代,茅台回沙酱香酒逐渐定型。康熙年间,茅春、茅台烧春、回沙茅台等已成为中国西南市场的佼佼者。乾隆十年,贵州总督张广泗疏通赤水河道,使茅台成为黔北重要口岸。一时间,赤水河沿岸商贾云集,对酒的需求与日俱增。清代诗人陈熙晋《茅台村》一诗中这样描写道:村舍人声沸,茅台一宿过。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
清道光《遵义府志》引用《田居蚕室录》说:茅台酒,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将近200年以后,如今,走在茅台街道上,我们仍然可以随处可见酒旗招展,酒香四溢。时光似乎格外青睐这片土地,在这里一直停驻,酒香从古至今一直飘洒在这片醇香的土地,生生不息。
清代众多诗人为茅台谱写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清代著名学者郑珍在《茅台村》一诗写道: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清代诗人张国华《茅台竹枝词》一诗写道:于今酒好在茅台,滇黔川湘客到来。贩去千里市上卖,谁不称奇亦罕哉。清代诗人卢郁芷《仁怀风景竹枝词》一诗写道:茅台香酿酽如油,三五呼朋买小舟。醉倒绿波人不觉,老渔唤醒月斜钩。
从茅台地区商周时期酒器的发掘开始,一路走来,仁怀酱香酒历史文化千年积淀,香醉天下。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仁怀酱香白酒的辉煌还在续写。
怀阳穿越秀
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绝妙奇观怀阳洞,背盐工穿梭于怀阳洞中,以单人舞的形式表现陈熙晋执毛笔挥墨题诗并吟诵,陈熙晋看到洞中的诗文,拿出毛笔,与陈熙晋同样装扮的舞者代表陈熙晋以舞蹈形式在此洞中挥洒。
大屏缓缓推出诗文:老龙抉石如抉云,石破不碍云来去。玲珑轶荡谁所为,万态刻画妙呈露。行人出入于其间,洞非洞兮路非路。南达牂柯北犍为,天然关键扼要处。我愿黔中山尽开,千门万户无纡回。手拄仙人绿玉杖,平步游遍金银台。此境分明无所借,夕阳红到淡酒坝。赤水弯弯滩复滩,鹧鸪声里扁舟下。
陈熙晋,浙江义乌人,字析木,号西桥太守。清道光十二年担任仁怀直隶厅同知,编写《仁怀直隶厅志》,其中收录了他沿赤水河考察人文、产业、风俗的系列诗文,系统记录了这一时期赤水河沿岸的产业与人文。
当晚的情景剧,时空逆转,朱肱与陈熙晋有一场关于茅台村酒、仁怀当地发展的对话。
陈熙晋:这位就是《北山酒经》的作者朱肱先生吗?
朱肱:幸会幸会。
朱肱:我刚才品的酒,酒香细腻、口感醇厚,还有浓郁的酱味,十分独特。可是陈熙晋所写lsquo;茅台村酒rsquo;?
陈熙晋:翼中先生,这便是晚辈所记lsquo;茅台村酒rsquo;。
朱肱:你是lsquo;西桥太守rsquo;?幸会!幸会!
陈熙晋:晚辈所在年代,仁怀已因盐运兴盛,酿酒业更加发达,发展出多次投粮的回沙酿造工艺,茅台村更是几乎家家酿酒。
这一场穿越,不仅被赋予浪漫主义的戏剧感,还具有累积千年的历史厚重感。茅台酱香酒文化,在这里变得博大。
如果说历史是浩瀚的星空,那么闪烁其中的每一颗星,就是那些载于史册、青史留名的先贤。当你抬头仰望星空,低头品读他们的作品,领悟他们的思想时,就会发现那里凝聚着智慧,镌刻着静静流淌于时间之河中的精神印记。历经千百年沧桑轮回、斗转星移,酱香白酒的征程,将跋涉不止,上下求索,步履不停。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