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孤儿”渐走出被遗忘角落救助困局仍待破解
中新网长沙3月22日电 题:“事实孤儿”渐走出被遗忘角落 救助困局仍待破解
记者 唐小晴
因父亲意外去世、母亲改嫁,只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湖南新化县14岁“事实孤儿”小卫(化名)六年级就失学,沉迷于网吧。
小卫只是中国“事实孤儿”的一个缩影。“事实孤儿”是一个尚未被社会广泛关注的未成年人群体。他们因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失踪、弃养、服刑、重残和重疾,或者父母双方均含有失踪、弃养、服刑、重残和重疾而导致事实上无人抚养,亟待救助。
生存之困:享受不到国家孤儿政策保障
据中国民政部统计,截至2017年11月,中国有“事实孤儿”至少61万名。专家认为,由于长期缺乏社会关注,潜在的“事实孤儿”数量,或许是一个更加庞大的数字。
长沙岳麓区新塘村的小雪(化名)刚满7岁,父亲因癌症去世,她只能和患有精神病的母亲生活,大部分靠政府及村里补贴生存。因许多制度难点尚未解决,许多像小雪一样的“事实孤儿”未被纳入孤儿救助体系,其帮扶救助工作仍遭遇许多阻碍,救助困局亟待破解。
“除部分‘事实孤儿’获得低保外,国家在其他救助政策上几乎空白。他们没有父母双方的死亡证明,无法享受国家孤儿福利救助政策。”“事实孤儿”救助志愿者、长沙市岳麓区大爱无疆公益文化促进会秘书长康雄说,全国“事实孤儿”救助没有统一政策,经济发达地区可能得到救助,但偏远地区的救助非常乏力,且救助标准非常低。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司法厅副厅长傅莉娟连续多年参与摸底清查湖南“事实孤儿”情况。“精神关怀缺失问题更严重。多数‘事实孤儿’不善言谈,甚至一直缄默不语,存在明显的自卑和自闭倾向。”傅莉娟说,“事实孤儿”即使是家庭贫困,但只要家中有人服刑,各地往往在低保评定精准扶贫、民政救济过程中不予考虑。
救助之变:社会关注提高 注重精神陪伴
可喜的是,在新闻媒体、社会大众、政府机构等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事实孤儿”正逐渐走出被遗忘角落,进入大众视野。
长沙市岳麓区大爱无疆公益文化促进会于2011年启动“逆风飞翔·事实孤儿同行计划”,通过助学行动、陪伴成长和环境支持等形式,保障“事实孤儿”享有接受教育公平的权利,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目前,该项目已走进湖南19个区县,筹集善款420余万元人民币,帮扶事实孤儿564名;促成10余所高校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凝聚近8000名爱心人士关注“事实孤儿”群体。
“根据调查,近年来关注‘事实孤儿’的社会力量和政府机构越来越多。如我们项目的捐赠人从最初的几十人扩充到了几千人,多数是教师、医生和公务员。”康雄说,很多“事实孤儿”长期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相对资金帮助,他们精神上的关怀更重要。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王玉媛从大一开始就参加“事实孤儿”救助,善于情感陪伴,经常发动同学募捐。“记得初次是与一个叫小意(化名)的‘事实孤儿’见面,他非常腼腆,话不多,怕生。通过介入游戏、集体活动等方式,小意变得主动、热情。”这位22岁的大学生希望“事实孤儿”得到更多专业心理咨询师的陪伴。
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教师何文娟既是“事实孤儿”资助者,又是志愿者,深入调查过其生存现状。她呼吁各级政府机构通过实地调研,实现官方与民间对接,促进救助平台多元发展,共同抚慰“事实孤儿”受到的精神创伤。
呼吁之声:完善政策法规 营造关爱氛围
中国针对“事实孤儿”的相关救助措施也在逐一落实。中国民政部此前公开表示会争取将其纳入国家保障范围;贵州、陕西、湖南等地开始对“事实孤儿”进行搜集上报并展开救助;青海、四川等地司法机构和妇联、团委等群团组织亦向“事实孤儿”提供生活补助和心理咨询服务。
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正开始提交建议和提案来促进“事实孤儿”救助。傅莉娟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有关“事实孤儿”政策法规,让“事实孤儿”有关方面享受与孤儿同等待遇,并纳入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对象。
湖南省政协委员张庆和也在今年湖南“两会”上呼吁政府建立“事实孤儿”动态数据库,确保公益社会组织把时间、经费和精力集中救助本身。“还要确保数据库的数据安全,防止‘事实孤儿’资料泄露,侵犯其隐私。”
这些无不表明,“事实孤儿”的救助之路正变得越来越明朗。“今年将资助‘事实孤儿’2000名,陪伴400个。3月底还组织全省20余个公益机构共同加入‘事实孤儿’救助。”康雄说,拟用5年至10年时间,让“逆风飞翔·事实孤儿同行计划”覆盖湖南的近2万名“事实孤儿”。(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