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守疆圆万家身在军营度中秋
在中秋的圆月下,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为守使命身远家乡,心中思念如月光潺潺;
他们坚守使命卫国卫民,目中神色如月光澈澈。
他们来自天南地北,但他们有着共同的身份——军人。
“四年的中秋节都没能好好团圆一次。一家不圆万家圆,请父母放心,我一定不负青春、不负众望!”
“入伍五年了,说实话,很想家。但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刻起,我就不再只是一个父母的儿子,更是一名祖国的战士。从那一刻起,我就有了一名战士的职责和使命,肩上需要扛起一名战士的担当。爸、妈,谢谢你们的培育之恩,儿子希望能够成为你们的骄傲!”
“爸、妈,这是我在部队过的第八个中秋节了。我知道你们一直思念着我,我也一直挂念着你们。但责任在身、使命在肩,一家不圆万家圆,请你们放心,我一定守好国门!”
……
情真意切的话语,闻之不免涌起暖意与豪情。一句“一家不圆万家圆”,是军人在中秋时节对亲人的安慰,更是军人在边关月下对使命的忠诚。
身在军营,金戈铁马之畔的中秋节如何度过?近日,光明网记者走近军人,探访了军营里的中秋。
与火红的木棉相伴守护友谊关国门的武警某中队,扎根在祖国南疆边陲。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该中队特殊的使命与责任,也使得该中队的战士因职责和距离而更需要其坚守岗哨、更不便于回到家乡。
干部在中秋佳节致电关心战士家属以及开展“过中秋 学传统 话家常”茶话会,也是“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中秋传统。
从“霓虹哨兵”转型为“特战尖兵”,“好八连”的性质在变,为民服务的初心不变,无法回到家乡的他们,身边仍有“亲人”相伴。该连队指导员王鸿续介绍道,“好八连”从1976年开始照顾患有小儿麻痹症的胡红根,43年来,胡红根已从五年级小学生成为了“好八连”战士的胡叔叔,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的中秋节都与“好八连”战士们互相陪伴。与上海南京东路街道云中居委会开展“共建结对”的36年来,“好八连”战士结对帮扶该社区中的孤寡老人,逢年过节都会买上一些肉和菜去老人们家中看望。有的下厨炒菜,有的打扫房间,有的陪老人说说话……这时的老人和战士,仿佛就是再平常不过的老少一家人。
中秋节传统的核心即呼唤团圆的“家文化”。记者注意到,一则“中秋节你为什么不回家?”的话题近日出现在各大网络平台,加之上海外滩在昨晚亮起“团圆中秋夜,传承中国节”标语,引起了人们对“家”的思考。从“守岛就是守国,守国就是守家”的王继才、王仕花夫妇,到“一家不圆万家圆”的百千普通战士,军人因为国守疆的职责使命无法回到自己的家乡、与自己的家人团聚,但军人驻守的岗哨,又何尝不是寄托着家国之情的“大家”。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