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声传媒网 -> 新闻

改造棚户区建设公租房230余万群众圆了安居梦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01日 18:01   来源:东方网   关键词:群众   阅读量:18375   
导读:傅钟毅老人在家打理花草。胡虹摄人民网重庆9月20日电(胡虹)20日,记者从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了解到,重庆持续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城镇中低收入居民和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其中,自棚户区改造、公租房建设实施以来,已让...

傅钟毅老人在家打理花草。胡虹 摄

人民网重庆9月20日电(胡虹)20日,记者从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了解到,重庆持续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城镇中低收入居民和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其中,自棚户区改造、公租房建设实施以来,已让140余万住房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88万棚户区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88万居民告别棚户区

“潮湿、漏雨、几家人共用一个厨房厕所。”傅钟毅回忆起自己以前住的地方直摇头,“下大雨时,屋里就没办法下脚。”

重庆城市呈组团化分布,人口密度较大,作为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厂矿和企业众多。由于房屋建造工艺、使用年限长、维护不善等原因,城区内老旧房屋较多,存在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群众的居住条件亟需改善,城市形象有待提升。

通过实施两轮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以城市棚户区、城中村和国有企业棚户区为重点的城镇棚户区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3116万平方米、25万户,直接惠及群众约88万人。

“现在,有客厅、有厨房,还不用跟邻居抢厕所,平时在家打理一下花草,闲暇时到小区跟邻居聊聊天,这种生活才叫安逸。” 66岁的傅钟毅,通过电机厂家属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安置在中梁山街道半山一村的华玉家园小区。宽敞的两室一厅整洁有序,窗外的景色也是绿意盎然,让傅钟毅很舒心,“这真正是为群众办实事,太感谢了。”

记者在华玉家园小区看到,小区有一室一厅、两室一厅、三室一厅三种户型,不仅每栋楼之间间距比较宽,同时小区内配套设施齐全,周边交通也相当便利。据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按照全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的具体要求,将进一步聚焦改善棚户区群众居住条件,持续攻坚改造老城区内脏乱差的棚户区,全力推进2018—2020年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持续改善棚户区群众居住条件。

民安华福公租房小区。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供图

住房供应“双轨制” 实现“住有所居”

“新生代城市居民、大学毕业生、外来工作人员等既得不到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短期内也买不起商品房,这部分群体约占住房需求总量的20%以上。” 该负责人表示,实现“住有所居”目标,应该跳出单纯的市场思维,既要借助市场推动中高端商品住房的合理配置,又要用建设保障性住房托底,实行城市住房供应的“双轨制”。

重庆启动实施公租房建设以来,以解决不属于廉租房保障对象、又暂时买不起商品房的人群住房困难问题为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并通过公租房建设实现对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整合。目前全市级公租房项目按照“均衡布局、适于就业、配套完善、环境宜居”的原则,主要规划布局在主城区21个大型聚居区,每个公租房小区规划居住人口5—10万人,并配套建设有学校、社区医院、商场、警务室、健身设施和公共活动场地。

同时,重庆公租房还在全国率先打破城乡内外的差别和户籍制度的藩篱,准入条件不限户籍,主要为年满18周岁,有稳定工作和收入来源的本市住房困难家庭、大中专院校及职校毕业后就业人员、进城务工及外地来渝工作无住房人员等群体提供住房保障。主城各区均衡分布有19个申请点,申请人可就近选择任一申请点申请任一市级公租房项目。

“我以前在万盛上班,后来来重庆住在女儿家,但女儿家也只有一室一厅,我们五口人住在一起,晚上只有打地铺。”谢红阳对记者说到,今年她已经70岁了,2014年她和老伴尝试申请公租房,在民安华福小区“落户”。“民安华福环境好,配套设施齐全,不仅交通便利,小区旁还有社区公园,买菜煮饭都很方便。”去年5月,她又办理了民安华福小区公租房续租手续,决定在这里长住下去。

“九龙坡区民安华福小区作为全市较早投入使用的公租房项目,共有5个组团54幢房屋,目前入住18688户、约4万余人。”该负责人介绍,未来全市将进一步完善公租房保障体系,提升公租房管理服务水平,加快建立公租房智能化管理服务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全文结束~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