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孩子直播公益课上潜深海、探南极
这是一支特殊的“科考队”。
“领队”女博士唐立梅的资历,是实打实的。
80后,干练,直爽,韧性十足。蛟龙号首位大洋深潜女科学家,兼具大洋深潜与南极科考经历的第一位中国女科学家。
“队员”有数万名,可以用“业余”来形容。
平均年龄不过十岁,全部来自乡村学校,很多人是留守儿童,可能从未坐过高铁、飞机。
专业知识几乎为零,除了一颗对科学的好奇心。
在40分钟的时间里,这支“科考队”要完成两项任务。
钻进海洋探测器蛟龙号,潜入近3000米的深海,观测动物活动,采掘矿物标本,感受海底世界的瑰丽。
乘坐极地科考船雪龙号,横渡巨浪滔天的魔鬼西风带,远征南极酷寒之地,记录企鹅的繁殖过程,探寻璀璨极光的奥秘。
10月29日下午,在中国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开启第36次南极之行的一周后,这支特殊的“科考队”,在陌陌直播公益课“给乡村孩子的科学课”上,踏上探寻科学世界的航程。
“科考队”在直播间里即时沟通、分享、交流,靠的是一根网线。“科考”的形式,是一堂直播公益课。
“领队”唐立梅从杭州北上,到北京的演播厅里严阵以待。她的“队员”有数万名孩子,来自22个省、自治区、市的150多所乡村学校。
通过一堂课的时间,要让她的“队员们”了解深海和极地的基本知识,感受海洋大国的科技发展成就。
“队员们”的相关科学知识水平,受限于学校师资条件匮乏等原因,远远低于城市里的同龄人。
贵州省平塘县平舟镇实验小校的老师说,“学校硬件跟上了,有了多媒体教室,但专职教师数量远远不够,科学课、自然课更没有专职老师”。
很多孩子没去过自己家乡的省城,更别提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到科技馆、博物馆里看一看。
在唐立梅看来,乡村孩子们有一颗对科学的好奇心,“每个人小时候被问起长大后的理想,很多人都会回答‘科学家’”。
基于此,唐立梅把课程分成两部分,蛟龙号深潜,雪龙号远征,既有故事性趣味性的分享,又有大国海洋科技发展的深层次的讲解。
科考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被“领队”唐立梅总结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雪龙船要在海上航行两个多月才能到达南极,路过南半球西风带的时候,风浪大到船上的队员都晕得吃不下饭。”
“赤道海面非常平静,可以看到飞鱼的痕迹,有的飞鱼甚至飞到船上,可惜吃起来味道不怎么样。”
“大家感觉企鹅白白胖胖非常可爱,可到了南极企鹅岛一看,乌泱泱几万只,到处是粪便。”
这些有趣的故事,把“队员们”牢牢抓住了,好奇心也随即而来。
江西于都县洋迳小学的孩子问,为什么是企鹅爸爸负责孵蛋,企鹅妈妈负责觅食?
安徽涡阳县新建小学的孩子问,为什么企鹅的肚子是白色的,其余部分都是黑色的?
孩子们问题的丰富和发散,让唐立梅在惊讶之余更觉欣慰,“通过这堂课,孩子们感受到了深海和极地的神奇,感受到科学的神奇。”
有趣故事的背后,是探索海洋科技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自古就有一个大洋梦,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绘制了最早的世界海图。如今我们有了蛟龙号、雪龙号这样的科考神器,可以让中国科学家深入了解海洋和极地。”
“海洋和极地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大家要好好学习,将来也能成为一名科学家,亲自去探险”。“领队”这样勉励“队员们”。
乡村学校的老师们感触更深。
河南兰考县袁寨小学的老师说,下课后孩子们还在讨论,有的女孩子说自己以后也要成为女科学家,“孩子们在直播间里涨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开了眼界”。
这支特殊的“科考队”,顺利完成了它的使命:给乡村孩子的心里,留下一颗科学的种子。
自9月12日至11月26日,在10堂由北京网络文化协会指导、陌陌科技主办的“给乡村孩子的科学课”上,10支这样的特殊“科考队”会踏上探索未知的征程。
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中国气象局、中国科技馆、国家动物博物馆、中国古动物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天文馆等知名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们,在直播间里成了带乡村孩子开启科学之门的“领队”。
一根网线,一个直播间,把优质科普师资和优质科普内容,送到了乡村学校的课堂上。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