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高铁桥梁医生:“桥肚子”敲锤万次“叩诊”保安全
当你在飞速行驶的高铁列车里欣赏窗外飞驰而过的沿途美景,你是否能够想象,有这样一群高铁桥梁“医生”,在狭小、封闭的桥梁内部敲打着每一个螺丝,守护着高铁运行的安全。
太原高铁工务段运城北桥隧工区“90后”班长班宜峰和青年工友们共12个人,其中一半都是“90”后,负责着山西省襄汾西站至永济北站的26座高铁桥梁,2841个桥墩、11364个桥墩支座的巡视和养护工作。
班宜峰和工友们常年要在“桥肚子”里工作,不仅黑暗,而且有时必须弓着身甚至蹲着作业,每次作业要敲锤上万次。为了保证高铁桥梁的“健康”和高铁的安全运行,要对支座、梁箱、螺栓、防落梁装置等进行全面“体检”。
18日上午9时,在距运城北站不远处的水头镇跨涑水河特大桥下,班宜峰等4名高铁桥梁工架起近6米高的伸缩梯,身穿防护服、头戴安全帽、肩跨检查包、腰系防护绳,有序地爬入梁体,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爬进梁体内,伸手不见五指,班宜峰和工友们借着头灯射出的光线,沿着梁体一路查找病害。他们轻轻敲击着梁体内的每一寸腹板和顶板,检查梁体内混凝土结构是否有裂纹破损、箱梁梁端衔接处连接是否间距过大、通风泄水孔是否有堵塞、吊装孔是否有渗漏水等情况,在检查本上详细记录。
“巡检时注意观察,不要放过任何一处‘蜂窝麻面’。”班宜峰指着梁体腹板上的一处凹凸不平处提醒工友,“别小看这一小片的‘蜂窝麻面’,如果任其发展,变成混凝土掉块、钢筋外露等情况,就为行车安全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梁体内,有的地方勉强能直立行走,有的地方则必须弓着身甚至蹲着作业。班宜峰和工友们必须一直伸着脖子抬着头,仔细地查看。一般人保持抬头姿势5分钟便肩颈酸痛,而他们在每片梁体中一看就是半个多小时。
除了作业环境的逼仄,桥梁检修工的耳朵还要饱受噪音的侵扰。短短10分钟,梁体上方就过了4趟高铁。一次作业过程,班宜峰等人至少要在“桥肚子”中待上5个小时。
当线路上有动车组飞驰而过,班宜峰的头顶就仿佛有一连串惊雷滚动,又好像有一群马迅疾踏过,巨大的噪声迅速在全封闭的梁体内传播、回响,反复冲击着耳膜。“工作一天下来,耳朵里都是嗡嗡的。”班宜峰说。
在午饭时间,班宜峰和工友就坐在梁体里,经常是吃着面包、馒头等,就着矿泉水就对付了午餐。
当检查桥墩支座状态,班宜峰要不时趴在支撑垫石上,测量着支座的位移量,在狭小的空间里一趴就是十多分钟;不时用小锤敲击支座上的螺栓,检查螺栓的紧固状态,一个螺栓需要敲击三四次,每次作业要敲上万锤,下班时经常手酸得抬不起来。
像班宜峰一样的高铁桥梁检修工,他们守护着铁路的桥梁安全,当旅客舒适的在列车上欣赏着列车经过上跨高架桥上的美景时,他们送给旅客一路安全平稳,一路畅通……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全文结束~